昨日,上海上海迪士尼乐园方面宣布,迪士将于2016年3月28日起发售门票:盛大开幕期票价为499元;盛大开幕期后,尼票念股平日门票为370元,价新高峰日门票为499元。鲜出上海迪士尼最终票价略低于预期,炉概此前粉丝和券商研究机构普通猜测门票400~600元。炒作
自上海迪士尼开始规划建设,迎风A股市场就形成了迪士尼板块,上海概念股在迪士尼建设的迪士重要时间节点都有抢眼表现。此次,尼票念股开园时间、价新门票价格等核心问题明确后,鲜出上海迪士尼概念股有望再度活跃。炉概
迪士尼概念公司受益
上海迪士尼投资方上海申迪集团的炒作四家大股东分别是陆家嘴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公司、百联集团,它们是上海地区的文化、商贸、旅游、房地产龙头企业,都拥有国资背景。据统计,四大股东旗下共有7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陆家嘴、锦江股份、锦江投资、东方明珠、百联股份、第一药业、上海物贸。
国盛证券认为,这些上市公司虽然不直接拥有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的股份,但作为关联上市公司,其在参与迪士尼乐园项目和发展与迪士尼乐园相关业务时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较易形成新的、可持续的业务与利润增长点。
在上海迪士尼建成之前,中国游客首选是香港迪士尼,其门票为539港元(约合450元人民币),园区配套酒店价格大约在每晚两三千元,但常年入住率高达90%以上。香港迪士尼乐园占地面积仅有176公顷,而上海迪士尼乐园则有390公顷,园区内游乐项目和设施更多。上海迪士尼的性价比更高,更有吸引力。
在游客数量方面,根据其它地区迪士尼乐园(特别是香港迪士尼乐园)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经验,不同研究机构对游客人数作了不同的预期,一般对2016年参观人数的预计集中在1200万~1600万人区间内。在消费方面,游客除了基本门票消费外,在园区其他平均消费保守估计在300元左右,同时外地游客来上海所带来的餐饮、交通、住宿、旅游、购物等其它平均消费600元来保守计算,每年将带来直接园区经济效益超百亿,带动其它的经济效益也远超百亿。
对应A股上市公司,游客数量增加的园区内外消费,将直接增厚本地商业股受益,老凤祥、徐家汇等商业股龙头都将受益;本地交运企业也将受益游客涌入,提高运力使用率,相关标的包括上海机场、大众交通、东方航空、强生控股、申通地铁等;迪士尼客流贡献上海本地及周边游,相关标的包括锦江股份、宋城演艺等;同时,迪士尼衍生品上游的制造企业,相关标的包括哈尔斯和美盛文化、悦心健康等。
值得关注的是,迪士尼衍生品的销量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品牌效益无庸置疑,但是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能一概而论,有可能千差万别;迪士尼衍生品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它的上市公司也有望陆续加入迪士尼衍生品行列。
房地产基建板块可关注
陆家嘴、界龙实业等地产股也都是迪士尼概念的龙头股,后续表现也不容忽视。浦东地区房地产价格除少数重点区域以外,其它多数地区长期落后于上海主城区。随着区域内地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快速完善,特别是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的开园,浦东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将对浦东地区房地产价格将是一种推动。迪士尼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地产价值上升,陆家嘴、界龙实业也得益于此。
同时,上海迪士尼开园之后,周边土地的开发等也将受到关注,有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以及现有的基建类企业比如悦心健康、上海建工也将受益。虽然市场炒作周边土地储备的概念,不过,证券时报记者从相关公司了解到,未来土地价格有望提升,但是预计近3年内不会有大的动作。
在迪士尼建设的漫长时间中,迪士尼概念股几次闻风而起,表现抢眼。但A股市场也经历了牛熊转换,迪士尼概念股并没有出现类似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等持续暴涨景象,迪士尼概念龙头也几经更替。同时,迪士尼概念股数量多,涉及各个行业,确实有些上市公司可以从迪士尼乐园中获益,业绩有望得到较大提升,有的上市公司则有可能是形式多于内容,投资者还应该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
标签:迪士尼|概念股责任编辑:陈汝羚 陈汝羚日前,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六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据了解,2024年,市预青会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在先”方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依靠成员单位和基层组织,扎实推进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深入开展。不断
时尚疲劳值机制深度解读:资源管理的核心逻辑作为地下城与勇士手游的核心资源系统,疲劳值的合理分配直接决定了角色成长效率。游戏设定每日基础疲劳值为100点黑钻用户120点),通过商城购买可额外获得50点。每个
休闲Retro Studios被取消的3D平台游戏《Harmony》实机画面近日在网络曝光,游戏社区对这段未面世的玩法演示评价两极分化。Retro Studios是任天堂旗下的美国开发商,以《银河战士Pr
探索11月29日消息,据报道,一本首版《哈利·波特》小说近日在英国以3.6万英镑约合33.1万元人民币)拍卖。据悉,该书的卖家于上世纪90年代仅以约10英镑的价格购得了这本如今价值连城的书籍,未曾料想30
百科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4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数据显示,目前24个省份实现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有效减轻医药机构资金运行压力。据介绍,截至3月31日,全国24个省份实施医保基金即时结
焦点